吉瞬 发表于 2018-9-27 01:19

平仄

陆放翁“烧灰除菜蝗”,“蝗”字作仄声。徐骑省“莫折红芳树,但知尽意看”,“但”字作平声。李山甫《赴举别所知》诗:“黄祖不怜鹦鹉客,志公偏赏麒麟儿”,“麒”字作仄声。王建《赠李仆射》诗:“每日城南空挑战”,“挑”字作仄声。《赠田侍中》:“绿窗红灯酒”’“灯”字作仄声。皆本白香山之以“司”为“四”,“琵”为“别”,“凝脂”为“佞”,“红桥三百九十桥”,“十”字读“谌”也。韩愈《岳阳楼》诗:“宇宙隘而妨”,“妨”作访”音。《东都》诗:“新辈只朝评”,“评”作“病”音。元稹《东南行百韵》诗:“征俸封鱼租”,“封”音“俸”。《痞卧》诗;“一生长苦节,三省讵行怪”,“怪”音“乖”。《岭南》诗:“联游亏片玉,洞照失明鉴”,“鉴”音“间”。《夜池》诗:“高屋无人风张幞”,“张”音“丈”。“苦思正旦酬白云,闲观风色动青脐”,“正旦”读作“真丹”。又白居易《和令狐相公》诗:“仁风扇道路,阴雨膏闾阎”,“扇”平声,“膏”去声。李商隐《石城》诗:“簟冰将飘枕,帘烘不隐钩。”自注:“‘冰’去声。”陆龟蒙《包山》诗:“海客施明珠,湘蕤料净食。”自注:“‘料’平声。”朱竹坨《山塘纪事》诗:“殷勤短主簿,端笏立阼阶”,阼”音“徂”。杜少陵用“中兴”、“中酒”、“王气”、“贞观”等字,忽平忽仄,随其所便。大抵“相如”之“相”、“灯檠”之“檠”、“亲迎”之“迎”、“亲家”之“亲”、“宁馨”之“馨”、“葡萄”之“葡”、“赞侯”之“赞”、“马援”之“援”、“别离”之“离”、“急难”之“难”、“上应”之“应”、“判舍”之“判”、“量移”之“量”、“处分”之“分”、“范蠡”之“蠡”、“祢衡”之“祢”、“伍员”之“员”,皆平仄两用。

雨舞江南 发表于 2018-9-27 01:29

有些应该是特定词组,非关平仄读音。如麒麟儿,如马援……

醉月东篱 发表于 2018-9-27 06:17

有些是不是后人意会的?古人名人也是会在有意或无意间出律的,

卡夫 发表于 2018-9-27 07:36

是不是有些字用不同地区方言读发音不一致。

风尘妖刀 发表于 2018-9-27 20:08

卡夫 发表于 2018-9-27 07:36
是不是有些字用不同地区方言读发音不一致。

这个真有可能

火鸟 发表于 2018-9-27 20:15

路过看帖是美的,回帖更是美德

跑堂 发表于 2018-9-27 22:47

其实这种现象很正常,有各自乡音的问题,有本来就用错的问题,还有收录未勘误的问题。后人总结的读音,是符合大多数的。。。

嗟来斋 发表于 2018-10-1 20:21

个案可能不能成为普适性的规则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平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