跑堂 发表于 2022-8-11 16:27

话题诗词的创作

先分享6000字。。。

跑堂 发表于 2022-8-11 16:28

诗词创作,除平时有感而发之外,各种诗会、社课、雅集活动,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。这类活动的主题,分命题诗词和话题诗词两大部分,材料作为主题,并不适合诗词,即使偶尔出现,也可以划归话题一项。

跑堂 发表于 2022-8-11 16:28

命题诗词,因为主题明确,创作的时候基本能有针对性地进行。

跑堂 发表于 2022-8-11 16:29

而话题诗词,不少诗词爱好者并不适应,这和平时养成的思维模式有很大关系。今天心情一般,就来聊聊诗词,特意分享一下关于话题诗词的创作。

跑堂 发表于 2022-8-11 16:29

对于话题,要分三步走。

跑堂 发表于 2022-8-11 16:29

第一,审题与角度。审题的关键,是要把握出题主旨,对主题的理解做到既不跑偏、也不擦边。

跑堂 发表于 2022-8-11 16:30

而角度,需要注意两点,第一是要不同于人,尽可能挖掘存在的可能性,第二是做不到不同于人的话,作品要在深度、新意上下功夫,如果这两方面也不到,就得从表现、手法上提高作品的成色。

跑堂 发表于 2022-8-11 16:30

道理如此,比较容易明白,但实际上如何操作,我们举例说明。

跑堂 发表于 2022-8-11 16:31

二〇二二年第四届随社杯主题是“这三年”,并且配有文字说明:“世事如棋,人生似水,这三年,有太多太多的事,接连发生,有太多太多的人,眼前浮现。静静地,回思种种,我们爱过、恨过、哭过、笑过……年岁增长,情怀固然渐淡,流光终归不朽,用心感受,又猛然发现,诗词无所不在。请择这三年中某事某人感发,题目自拟,限传统古体诗词。”

跑堂 发表于 2022-8-11 16:31

第一步审题。通过对主题和文字说明的分析和理解,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:主题这三年,是个大背景,也是诗会创作的语境。

跑堂 发表于 2022-8-11 16:32

因此,作品选择的人和事,首先考虑三年里发生的,而且是众所周知事情、出现的事件人物。

跑堂 发表于 2022-8-11 16:32

当然,个人身边的人、事,大多数不符合众所周知这个条件,也是可以用来创作的,不过,在作品中要体现出这三年的背景、特性等,不能只自己心里确定,而读者却看不出来。

跑堂 发表于 2022-8-11 16:32

接下来问题来了,不是这三年内的人和事,可不可以拿来创作呢?其实也是能行的,只是对作者的创作、表现水平要求更高,所采用的人、事,要与这三年内某人、某事关联起来,如对比、衬托、借喻等等。

跑堂 发表于 2022-8-11 16:33

有了这个认识,接下来就是发掘角度了。比如这三年众所周知的标签——新冠疫情。这事件的角度来源,无非是人、事、物几个方面。

跑堂 发表于 2022-8-11 16:34

人的方面,有“吹哨人”李文亮、院士钟南山、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以及他们之中被誉为“最美逆行者”的援助参与人员、防控这盘大棋中的志愿者、疫情中艰难前行的创业者、时时面临失业的打工者、各种状况下的出行者、不同对待的居家隔离者、被集中起来的封控者,封城之下的芸芸小民等等。

跑堂 发表于 2022-8-11 16:34

具体到某个人某类人后,又有各种不同的切入点。以李文亮为例,我们怎么看待他,和各自身处的位置大有关系。

跑堂 发表于 2022-8-11 16:35

一般来说,我们习惯了把自己当成旁观者来看,假如身份代入,我是李的同学或同事、是处理李事件中的职能人员,我们的想法会不会有所不同?又假如我就是李哨本尊,那会怎么看待事件中的自己?能把这些想明白,都是值得一书的角度。

跑堂 发表于 2022-8-11 16:35

就事情而言,吹哨人如何定义?李算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吹哨人?

跑堂 发表于 2022-8-11 16:35

李吹哨的意义,在疫情本身,还是有其他更高、更深的东西在?

跑堂 发表于 2022-8-11 16:35

毕竟李在当时是被训诫了的,那么,训诫他的人,是他所在级别的主动行为,还是有上级部门的授意?
页: [1] 2 3 4 5 6 7
查看完整版本: 话题诗词的创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