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社

标题: 2020年9月社课(第十三期)21号作品:七律.庖丁(友情)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蝶儿翩翩    时间: 2020-9-14 17:13
标题: 2020年9月社课(第十三期)21号作品:七律.庖丁(友情)
本帖最后由 蝶儿翩翩 于 2020-9-14 17:17 编辑

庖丁
欲问苍天蝼蚁哀,慈悲误也恨凡胎。
频求法相千莲座,未废生人一灶台。
销骨何辞怜子嗣,烹羊当诩助轮回。
身前杀气犹难灭,只待喧喧笑语来。
作者: 跑堂    时间: 2020-9-14 17:33
  反倒喜欢这写法。。。
作者: 跑堂    时间: 2020-9-14 17:34
此作友情有些可惜了。。。
作者: 折笛    时间: 2020-9-14 17:48
跑堂 发表于 2020-9-14 17:33
反倒喜欢这写法。。。

颈联这个诩字用的好亮,本来强辞夺理的狡辩,变成了瞬间就能哄得过中老年妇女的说辞。
就跟把鱼玩死了,然后给它火葬,加了点孜然,配了几瓶啤酒。大家就都接受了
作者: 跑堂    时间: 2020-9-14 18:07
折笛 发表于 2020-9-14 17:48
颈联这个诩字用的好亮,本来强辞夺理的狡辩,变成了瞬间就能哄得过中老年妇女的说辞。
就跟把鱼玩死了, ...

点头,尾联手术也好,虽然不惊艳,但意思妥妥的。。。
作者: 云飞飞    时间: 2020-9-14 22:05
  哪个土豪啊,友情上瘾了
作者: 嗟来斋    时间: 2020-9-15 08:08
  好诗
作者: 若邻    时间: 2020-9-15 13:37
够辛辣,也够偏激。执一而论,以点概面。作为一个餐饮从业者(最底层的服务员),我想我有必要说说我看到的一面,我看到的厨师没有作者所描述的扭泥作态,他们在本职岗位上讨份生活,该干嘛便干嘛,大大方方自自在在。还有,我接触过多位厨师(泰国人)都是素食者。看诗第五句感觉作者书写的这一面并不是亲眼所见,只是一种臆想。读看完好奇作者两点,一,您从来不去餐馆吗?二,您是素食者?在我的个人认识里,一个人想指摘想讥讽他人和世态之前,拿先把自己的心当面显微镜仔细检索一番自己再说未迟
作者: 若邻    时间: 2020-9-15 13:43
折笛 发表于 2020-9-14 17:48
颈联这个诩字用的好亮,本来强辞夺理的狡辩,变成了瞬间就能哄得过中老年妇女的说辞。
就跟把鱼玩死了, ...

我就是一个中老年妇女,对你的这段话表示鄙视!后省略几百字
作者: 若邻    时间: 2020-9-15 13:52
没有买卖(需要),就没有杀害。楼上二位男士也从不出外用餐?诗的结句那种场面你们没有参与过?对了有两词叫:主犯,从犯。
作者: 跑堂    时间: 2020-9-15 14:51
  此作是讥讽他人么?。。。
作者: 跑堂    时间: 2020-9-15 14:57
若邻 发表于 2020-9-15 13:52
没有买卖(需要),就没有杀害。楼上二位男士也从不出外用餐?诗的结句那种场面你们没有参与过?对了有两词 ...

只能说这世界上恶人太多,不是主犯,也是从犯。。。
作者: 往斋    时间: 2020-9-15 15:16
讽意不宜太显,作者有心,可读李商隐七律,能收敛
作者: 往斋    时间: 2020-9-15 15:25
七律可以看隋宫、马嵬之类。七绝有齐宫词、贾生、北齐、旧将军等
作者: 雨舞江南    时间: 2020-9-16 09:42
  首句之问天,次句之恨,七句之杀气,都要再商量。杀气与笑语的对比,少了一丝无奈,多了一点放纵。
作者: 跑堂    时间: 2020-9-16 10:47
  不太理解为什么认定这个作品就是讽刺。也许作者却是在讽,也许不是。作者立意如何,不得而知,而我读出的却没有讽刺意思,而更多的是引发思考,善恶的标准都是相对的,如何判断善恶也未必是某一家之言能做到的。剥皮吧,这样最简洁。。。
作者: 跑堂    时间: 2020-9-16 10:54
欲问苍天蝼蚁哀,慈悲误也恨凡胎。——蝼蚁,弱势群体而已,当动物看也行。毕竟在鱼肉刀俎之间,蝼蚁的哀是成立的。二句用慈悲,这里双关,看后面的轮回,作者更偏向投生。而我觉得还有一层解读,生物链,这其实也是上苍的一种慈悲。恨承哀而来,所谓凡胎,强食者。
从写法上看,这样的起没啥不好,最是对后文要求更高。。。

作者: 跑堂    时间: 2020-9-16 10:57
频求法相千莲座,未废生人一灶台。——既然哀之恨之,求佛保佑,也是常情,四句一转,既扣庖丁之题,也展现了现实,民以食为天。而未废,也与蝼蚁的诉求形成对比。

作者: 折笛    时间: 2020-9-16 10:57
跑堂 发表于 2020-9-16 10:54
欲问苍天蝼蚁哀,慈悲误也恨凡胎。——蝼蚁,弱势群体而已,当动物看也行。毕竟在鱼肉刀俎之间,蝼蚁的哀是 ...

一句的蝼蚁也可做自拟看,我觉得全篇是一种命不由我的自我解嘲,亦是纵怀悲悯却非我所能及的无奈
作者: 若邻    时间: 2020-9-16 11:07
折笛 发表于 2020-9-16 10:57
一句的蝼蚁也可做自拟看,我觉得全篇是一种命不由我的自我解嘲,亦是纵怀悲悯却非我所能及的无奈 ...

仔细再看诗,觉得你这个角度能立得住,有道理。
作者: 跑堂    时间: 2020-9-16 11:11
销骨何辞怜子嗣,烹羊当诩助轮回。——销骨,指庖丁杀生吧。可能杀生在信士眼中是作恶。即使是这样的“恶人”,一样有他们善的一面,如怜子嗣。用迅哥儿的话说,怜子如何不丈夫?或许有人会说,这是人或动物的天性,不管天性与否,这善是存在的。
也正是信士的说辞,庖丁的内心自然背负这“恶”的枷锁。如此,作者以旁观者的语气劝慰,这是当诩和自诩的区别所在。也是作者在表明一种姿态。佛都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,庖丁大概也有这气概支撑,从茹毛饮血的年代开始,食品维系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,生活的必需品,你不去干这行当,我也不去干这行当,谁来干?既然干了,就当是帮助他们轮回吧。轮回是佛家的说法,助轮回也符合佛家的做法。
作者: 若邻    时间: 2020-9-16 11:15
这位诗友您好,我昨天急火功心只图一吐为快 。如果你写这个诗的本意真是自我解嘲,那我要为我的冲动和出言强硬向你郑重道歉!然后再向你深躹躬,为你这种如自己拿着“手术刀”自剖式的自我解嘲的勇气赞叹!
作者: 跑堂    时间: 2020-9-16 11:17
身前杀气犹难灭,只待喧喧笑语来。——杀气难灭的是庖丁,喧喧笑语的是大众,也可以当狭义的食客看。这个对比效果很好,一边是杀气,一边是笑语。在部分人眼中的杀气,在另一部分眼中是平常事,并不影响他们喧喧笑语的过好每一天。
在这对比之下,思考一,这杀气是恶么?这喧喧笑语不善么?
作者: 跑堂    时间: 2020-9-16 11:19
思考二,善恶如何界定?
作者: 跑堂    时间: 2020-9-16 11:20
思考三,杀生的“恶”,要绑架庖丁来背么?
作者: 跑堂    时间: 2020-9-16 11:22
思考四,对于不杀生的人来说,面对庖丁,是体谅包容还是指责批评?
作者: 跑堂    时间: 2020-9-16 11:27
在我看来,这个七律虽然是友情,不管从角度、高度还是深度,都是比较突出的。
作者是个猛士,没有作态,敢于说出一些别人可能不敢说的,如此而已。。。
作者: 跑堂    时间: 2020-9-16 11:29
折笛 发表于 2020-9-16 10:57
一句的蝼蚁也可做自拟看,我觉得全篇是一种命不由我的自我解嘲,亦是纵怀悲悯却非我所能及的无奈 ...

不认同命不由我的说法。。。
作者: 浅草流萤    时间: 2020-9-16 14:48
  为啥友情啊,喜欢这首。同意折笛看法,讽喻意义很明显了
作者: 浅草流萤    时间: 2020-9-16 14:51
跑堂 发表于 2020-9-16 10:54
欲问苍天蝼蚁哀,慈悲误也恨凡胎。——蝼蚁,弱势群体而已,当动物看也行。毕竟在鱼肉刀俎之间,蝼蚁的哀是 ...

呃,也能说得通。但我理解,一句天问,取自屈原天问的意思,突出身而为人为蝼蚁的悲哀。上天有慈悲吗?没有蝼蚁自甘卑贱,所有的平凡也许都是上天的不慈。好吧,貌似我比较愤青,没有欠我金缕的社长那么平和
作者: 浅草流萤    时间: 2020-9-16 14:55
跑堂 发表于 2020-9-16 10:57
频求法相千莲座,未废生人一灶台。——既然哀之恨之,求佛保佑,也是常情,四句一转,既扣庖丁之题,也展现 ...

同意。但是灶台,是不是还有一种“且夫天地为炉兮,造化为工,阴阳为炭兮,万物为铜。”所以三联就很自然了。抽抽鼻子,蝼蚁好可怜~
作者: 跑堂    时间: 2020-9-16 20:49
浅草流萤 发表于 2020-9-16 14:51
呃,也能说得通。但我理解,一句天问,取自屈原天问的意思,突出身而为人为蝼蚁的悲哀。上天有慈悲吗?没 ...

作品能给人多角度理解,也是一种成功。。。
作者: 跑堂    时间: 2020-9-16 20:50
浅草流萤 发表于 2020-9-16 14:55
同意。但是灶台,是不是还有一种“且夫天地为炉兮,造化为工,阴阳为炭兮,万物为铜。”所以三联就很自然 ...

也可以这样理解。。。
作者: 四十岁后    时间: 2020-9-17 09:45
  主评:友情,谢谢。此诗极有取舍,贵神而轻形,形者貌也。近人常谓形神兼备者,多因西学毕进,以为可以由形得神,其言或可商榷。孔子云形者末也,非不重形,而更重其内在修养。孟子阐之,以为君子忧道不忧贫,亦即此之谓也。若以诗比之滚滚长江,浩浩千里,则至杜甫一如江水之至三峡,其可惊可愕,可观可叹,可悲可喜,可扼腕者,可振奋者,可幽咽者,可求索者,可迂回者,糜不毕见。后之学者,或取其激扬石岸处,或取其怀襄山陵处,或取其散漫无由处,或取其漱回向背处,皆成一理,自有精妙。
作者: 青萍之末    时间: 2020-9-23 08:41
  看评论 比诗作本身精彩多了  
作者: 青萍之末    时间: 2020-9-23 08:43
无论写诗 赏评  言论过于激烈  带攻击性言语的   不喜  划过即刻
作者: 蝶儿翩翩    时间: 2020-9-24 07:01
  刚收到这首,觉得友情可惜了,然后还戏说,别友情写我名字算了虽然没老大看的那么明白,但也觉得以庖丁之举去对善恶的诠释,送给各看客去理解
作者: 卡夫    时间: 2020-9-24 08:04
精彩




欢迎光临 随社 (http://www.xn--fiz831d.com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