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社

标题: 故校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在下    时间: 2023-3-31 14:20
标题: 故校
清平乐
旧门无字,校已迁原址,老屋挤开新房子,告诉我曾在此。
再次走进春天,恍惚回到从前,拥抱重来雨季,一如风与少年。


作者: 张三    时间: 2023-3-31 14:30
  这就是著名的实验体吧,很有感染力啊
作者: 在下    时间: 2023-4-2 09:00
张三 发表于 2023-3-31 14:30
这就是著名的实验体吧,很有感染力啊

谢谢诗友点评,按多数看法算是吧,但依在下观点,其实追本溯源应叫回归体。
作者: 嗟来斋    时间: 2023-4-2 11:41
  以话为诗,本是主流
作者: 嗟来斋    时间: 2023-4-2 11:41
但古人以话为诗,非常注重文采
作者: 嗟来斋    时间: 2023-4-2 11:41
告诉我曾在此,这种就是失败的尝试了
作者: 在下    时间: 2023-4-2 13:02
嗟来斋 发表于 2023-4-2 11:41
但古人以话为诗,非常注重文采

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不一样,不存在放之四海皆准的神圣天条,各有各的看法吧,谢谢诗友点评。
作者: 嗟来斋    时间: 2023-4-3 11:35
在下 发表于 2023-4-2 13:02
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不一样,不存在放之四海皆准的神圣天条,各有各的看法吧,谢谢诗友点评。 ...

看法再有差异,基本准则还是有的
作者: 嗟来斋    时间: 2023-4-3 11:36
  继承发展,有继承才有发展
作者: 嗟来斋    时间: 2023-4-3 11:37
不一味继承而墨守成规
作者: 嗟来斋    时间: 2023-4-3 11:37
也不能一味发展而超脱基本准则之外
作者: 嗟来斋    时间: 2023-4-3 11:38
李子的成功,还是注重了文采和内涵的
作者: 嗟来斋    时间: 2023-4-3 11:39
当然,李子也不是每一首都成功了
作者: 在下    时间: 2023-4-4 13:58
嗟来斋 发表于 2023-4-3 11:38
李子的成功,还是注重了文采和内涵的

同意诗友的观点。文字很多时候其实或许像一面镜子,从不同的角度会看到不同的内容,甚至看不到内容,如果在镜子背面。对每个作者或读者概莫能外。
作者: 天空正蓝    时间: 2023-4-5 14:21
  挺喜欢这首小词
作者: 大唐东风    时间: 2023-4-9 21:37
  看法不同,极为正常
作者: 大唐东风    时间: 2023-4-9 21:39
关键是分寸程度的把握,有时真的是仁,智各有其见,但无论如何,诗的美感不能不考虑---
作者: 大唐东风    时间: 2023-4-9 21:57
其实当年诗经的民歌主要指《国风》160篇,当时的收集者,整理者哪个不是大贵族,大文化人,
并不都是语出天成, 那亦是经过相当的雕琢,加工的。

白描之法出神韵非大家者难为,那是“看山还是山” 的第三重境界

欣赏支持在下兄的探索之路




欢迎光临 随社 (http://www.xn--fiz831d.com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