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社

标题: 2024年元月(第30期)社课1号 七绝·妇人歌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跑堂    时间: 2024-1-6 18:45
标题: 2024年元月(第30期)社课1号 七绝·妇人歌
本帖最后由 跑堂 于 2024-1-6 18:47 编辑

妇人歌

   
   欲凭一己挽狂澜,使我尤谙世道难。贫贱夫妻哀所以,寻常百计在三餐。
   二
   青山宛在怕逢春,常记君言愧负薪。每到宵深风又起,无端恨作未亡人。
   三
   见惯他人亦已歌,梧桐半死复将何。高邻不恤君悲苦,始信清谈是斧柯。


作者: 嗟来斋    时间: 2024-1-7 11:45
  其一起句,言老周事
作者: 嗟来斋    时间: 2024-1-7 11:46
二句是周太所感
作者: 嗟来斋    时间: 2024-1-7 11:47
三句是个过度句
作者: 嗟来斋    时间: 2024-1-7 11:47
结句是为了生存
作者: 嗟来斋    时间: 2024-1-7 11:47
感觉其一在哭丈夫
作者: 嗟来斋    时间: 2024-1-7 11:49
其二起句起兴,结合二句看,似乎在做个假设
作者: 嗟来斋    时间: 2024-1-7 11:49
二句是说老周生前的愧疚了
作者: 嗟来斋    时间: 2024-1-7 11:50
三句转到风,勾连天鸽吧
作者: 嗟来斋    时间: 2024-1-7 11:50
结句是周太的“怨恨”语
作者: 嗟来斋    时间: 2024-1-7 11:51
其二在说思情,有些是不愿意触及
作者: 嗟来斋    时间: 2024-1-7 11:51
其三起句借用陶渊明“亲戚或余悲,他人亦已歌”
作者: 嗟来斋    时间: 2024-1-7 11:52
二句半死桐,说现状
作者: 嗟来斋    时间: 2024-1-7 11:53
三句高邻,当是指品评者
作者: 嗟来斋    时间: 2024-1-7 11:53
说旁人不能理解自己的先生
作者: 嗟来斋    时间: 2024-1-7 11:53
结句是失望之意了
作者: 嗟来斋    时间: 2024-1-7 11:54
高谈阔论的人的言论,如同斧头一样伤人
作者: 嗟来斋    时间: 2024-1-7 11:54
这是借周太的角度来写的
作者: 吉瞬    时间: 2024-1-10 10:36
现在的社课,比三年前的社课成长不少。这一组就是例证。
作者: 吉瞬    时间: 2024-1-10 10:36
有团体的更新,也有个人的进步。
作者: 吉瞬    时间: 2024-1-10 10:37
其三颇精警。
作者: 火鸟    时间: 2024-1-11 08:51
如此美玉在前,倒不知如何下手了
作者: 火鸟    时间: 2024-1-11 08:51
吉瞬 发表于 2024-1-10 10:36
有团体的更新,也有个人的进步。

期待顺哥哥出手
作者: 往斋    时间: 2024-1-14 15:13
第一眼就念着元稹的悼亡
作者: 往斋    时间: 2024-1-14 15:22
重温一下,章法有所借鉴
作者: 往斋    时间: 2024-1-14 15:26
也有所变化
作者: 往斋    时间: 2024-1-14 15:31
就绝句言,其一后半笔力渐衰
作者: 往斋    时间: 2024-1-14 15:33
其二起句巧
作者: 往斋    时间: 2024-1-14 15:33
次句接得有些难过
作者: 往斋    时间: 2024-1-14 15:34
三句即是「唯将终夜常开眼」
作者: 往斋    时间: 2024-1-14 16:08
其三渐脱开元稹,化用陶诗
作者: 往斋    时间: 2024-1-14 16:08
亲戚或余悲,他人亦已歌。
作者: 往斋    时间: 2024-1-14 16:10
其三次句用贺东山词意
作者: 往斋    时间: 2024-1-14 16:11
不足之处想谈谈其二结句
作者: 往斋    时间: 2024-1-14 16:11
每到宵深风又起,无端恨作未亡人。
作者: 往斋    时间: 2024-1-14 16:13
元稹遣悲怀其三尾联作:
作者: 往斋    时间: 2024-1-14 16:14
唯将终夜长开眼,报答平生未展眉。
作者: 往斋    时间: 2024-1-14 16:14
格调气度上有不足
作者: 往斋    时间: 2024-1-14 16:14
元稹是报答,怀念,不忘
作者: 往斋    时间: 2024-1-14 16:16
此作是对自己成为未亡人的感受是恨作
作者: 往斋    时间: 2024-1-14 16:16
和前半接不上
作者: 往斋    时间: 2024-1-14 16:16
格调上有所欠缺
作者: 跑堂    时间: 2024-1-14 16:39
往斋 发表于 2024-1-14 16:16
此作是对自己成为未亡人的感受是恨作

恨作的潜台词如果是哭丧时的那一句“为什么死的不是我”呢?
作者: 往斋    时间: 2024-1-14 16:54
跑堂 发表于 2024-1-14 16:39
恨作的潜台词如果是哭丧时的那一句“为什么死的不是我”呢?

这个说法可以有
作者: 往斋    时间: 2024-1-14 17:05
但是元稹云:同穴窅冥何所望,他生缘会更难期
作者: 往斋    时间: 2024-1-14 17:06
明知永别之后的长开眼,更觉沉痛
作者: 往斋    时间: 2024-1-14 17:06
且是篇章浑然
作者: 往斋    时间: 2024-1-14 17:07
此其二似是两截生
作者: 往斋    时间: 2024-1-14 17:09
次句似有担责意
作者: 往斋    时间: 2024-1-14 17:10
末句如果死的为什么不是我的意思,倒是有逃责意
作者: 跑堂    时间: 2024-1-24 10:42
  【评委甲】言虽苦,而不能实,如对题望文生义,更多一些详实会更有感染力。

作者: 跑堂    时间: 2024-1-24 10:42
【评委丙】以其妇的视角写来,更多一分凄怆忧痛。清谈如斧,所谓悲欢不相通。

作者: 跑堂    时间: 2024-1-24 10:42
【评委丁】第三入味了。推一档。

作者: 跑堂    时间: 2024-1-24 10:42
【评委戊】组诗角度挺好,从亡者家属角度写贫者生活,人类悲欢并不相通。

作者: 跑堂    时间: 2024-1-24 10:42
【评委己】读来一恸。组诗三则,每见平淡语而悲悯心,如斯甚难,如“寻常百计”、“常记君言”、“见惯他人”者若是。下语屡有精警洗炼处。推一等。




欢迎光临 随社 (http://www.xn--fiz831d.com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