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社
标题:
2025年8月(第38期)友情05号 •高阳台·乙巳秋佛梦过晋分关...
[打印本页]
作者:
密之
时间:
2025-8-31 18:16
标题:
2025年8月(第38期)友情05号 •高阳台·乙巳秋佛梦过晋分关...
十载霜缄,风尘契阔,相逢暂解连环。肩并秋阳,贪看小巷人间。萍踪乍聚还分袂,教骊歌、送到阳关。更销凝,能几花前,对影如圆。
人生自是常南北,又烟迷戍柳,雪拥征鞍。去也黄河,滔滔休诉清寒。离愁若胜潮头水,到天涯、犹绕君前。但徘徊,雁字黄昏,月满阑干。
作者:
往斋
时间:
2025-9-4 18:30
这首《高阳台·乙巳秋佛梦过晋分关》是一首抒写秋日离别之情的词作,情感深沉,意境苍茫。以下从多个方面进行严格评价。
1. 主题与情感
词以“离别”为核心主题,抒写十年阔别后短暂重逢又匆匆分离的复杂心绪。情感层次丰富:
- 重逢之喜:“相逢暂解连环”、“肩并秋阳”等句,捕捉了老友意外相聚的温暖与珍惜,喜悦之情真挚自然。
- 离别之痛:“萍踪乍聚还分袂”、“教骊歌、送到阳关”直抒离别的无奈与伤感。
- 人生慨叹:“人生自是常南北”一句将个人离愁提升至人生聚散无常的普遍境界,深化了主题。
- 痴情与牵挂:结尾“离愁若胜潮头水,到天涯、犹绕君前”以潮水为喻,誓言思念将追随友人至天涯,情感浓烈而执着。
全词情感流转自然,从喜到悲,再由悲生叹,最终归于深沉的思念,整体真挚动人。
2. 意象与意境
词人善用意象营造意境:
- 时间意象:“十载霜缄”、“秋阳”点明漫长的别离与在秋日重逢的时令,奠定苍凉基调。
- 空间与自然意象:“阳关”、“黄河”、“戍柳”、“征鞍”、“雁字”、“月满阑干”等,共同构建了广袤、苍凉的塞外秋景和离别场景。其中“烟迷戍柳,雪拥征鞍”化用前人诗句(如“雪拥蓝关马不前”),暗示前路艰险,增添了沉重感。
- 核心比喻:以“潮头水”比喻离愁之汹涌与持久,形象贴切,是词中的亮点。
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苍茫、深沉又略带悲壮的意境,与离别的主题高度契合。
3. 语言与技法
- 语言风格:整体语言凝练、雅致,有古典韵味。如“霜缄”指历经风霜的信笺,构思精巧。
- 对仗工稳:如“烟迷戍柳,雪拥征鞍”一句,对仗工整,画面感强,增强了表达效果。
- 化用典故:“阳关”直接取自王维《渭城曲》,代指离别;“雪拥征鞍”亦有典故意味,增强了文化内涵。
- 结构:上片多写重逢与离别场景,下片抒写离愁与人生感慨,层次清晰,转承自然。
4. 可商榷之处
- 个别字词可凝练:首句“风尘契阔”中的“风尘”与“契阔”在表意上略有重叠,“契阔”本身已有久别、辛劳之意。
- 意象稍显熟稔:词中如“阳关”、“骊歌”、“雁字”、“阑干”等,均为古典诗词中表达离愁的常见意象。若能在此基础上融入更具个人特色或新颖的意象,整体感染力会更为独特。
综合评价
评价维度 说明 评级
主题情感 情感真挚,层次丰富,离别之情与人生慨叹结合自然。 ★★★★☆
意象意境 意象选择典型,意境苍茫开阔,整体氛围营造成功。 ★★★★☆
语言技法 语言凝练,善用对仗,化用典故,体现良好古典诗词修养。 ★★★★☆
创新与个性 情感真挚,但在意象运用和意境开拓上可更求新。 ★★★☆☆
整体完成度 结构完整,首尾呼应,是一首成熟且动人的作品。 ★★★★☆
总结
这首《高阳台》是一首功底扎实、情感真挚的佳作。作者成功运用古典诗词的语汇和意象,营造了深沉的离别氛围,抒发了对人生聚散的感慨。虽在个别字词和意象的创新性上有可提升的空间,但整体而言,其情感的真挚动人、意境的成功营造以及语言的凝练雅致,都值得肯定。
它延续了自宋代以来《高阳台》词牌(调见蒋捷,周密等名家亦曾以此牌创作)善于抒写哀感顽艳之情的传统,并展现了作者良好的古典文学修养。
作者:
往斋
时间:
2025-9-4 18:36
DS说熟稔,的确是,比方说两结,拿来就用不太好,但是离愁两句好味。还有起二句没有对仗
欢迎光临 随社 (http://www.xn--fiz831d.com/)
Powered by Discuz! X3.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