跑堂 发表于 2022-8-11 16:46

跑堂《贺新凉•拟杨某侠言》
梦在春怀抱。也曾经、躬耕南亩,枕书西照。城市风光如童话,拟向龙门一啸。偏又是、黄粱熟了。彼女于归先富起,语轻轻、所适人家好。犹棒喝,愿标草。
韶华托付无从表。却输他、莞城与客,常平怀宝。链铁千年其承重,薄似有司明诏。就此罢、恐君徒恼。漫说可怜皆可恨,只可悲、抑或天知道。春已逝,秭归杳。

跑堂 发表于 2022-8-11 16:46

说明一下,初稿与此不同处,拟,初作欲。偏又是,初作却偏是。只,初作但,抑或,初作只有。修改只是字词,内容没有增删。

跑堂 发表于 2022-8-11 16:47

推荐评委的点评,也附上:
评委丙:“黄粱熟了”,此顿捺甚好。“先富起”,此句出戏。原来不是“标草”么?“莞城”句,说失足妇女么?“链铁”一拍,增重增质。“可怜”抑或“可恨”“可悲”,天知道的,装傻而已。
评委丁:道路以目,斯命如草;词藻空垂,凄凉怀抱。
评委戊:诗词刺时事,最不易写。细说过程,不如看新闻,想输出观点,输出的却是情绪。这首词当行,是词人角度,词人语言。

跑堂 发表于 2022-8-11 16:47

评委戊所说的两点,深表赞成。本次随社杯里,就有一个小令,上片就是细说过程。至于输出的观点成为情绪,大概率是作者不能静下来理性思考,所以用激烈的情绪来支撑观点,把诗词创作,当成了辩论赛的现场。又,老干体,少年中国体,往往就是以情绪输出为主。

跑堂 发表于 2022-8-11 16:47

继续举例,第二十五期半月赛,主题是“给你一个眼神”。

跑堂 发表于 2022-8-11 16:47

按前面说的,先审题。主题摘自网络流行语“给你一个眼神,自己体会”,那么隐去的“自己体会”,可以当做潜台词理解。

跑堂 发表于 2022-8-11 16:48

主题的关键词是眼神,那么创作的方向应该注重刻画眼神,至于用意交给读者去体会。

跑堂 发表于 2022-8-11 16:48

当然,也可以描写体会,让读者去想象那是一个怎么样的眼神。

跑堂 发表于 2022-8-11 16:48

再不济,就是常规的处理办法,眼神和体会共存。

跑堂 发表于 2022-8-11 16:48

接着说角度。眼神来自谁?来自对方,让你体会到什么?

跑堂 发表于 2022-8-11 16:49

来自我,想让对方体会到什么?

跑堂 发表于 2022-8-11 16:49

眼神来自一方,体会的是另一方,我只是个旁观者;双方彼此眼神相对,我还是个旁观者;这两种状况,我在感受他们的眼神、体会的同时,我应该也有体会,并因此而有相应的眼神。

跑堂 发表于 2022-8-11 16:49

由此及彼,假如我和你也有眼神对撞的时候,又会是怎样的一种体验呢?

跑堂 发表于 2022-8-11 16:49

必须说明,眼神,可以来自人,也可以来自动物,如果想象力丰富的话,植物也是有眼神的。既然推广,不是还有天眼的存在么?

跑堂 发表于 2022-8-11 16:49

眼神也有不同的状况,喜怒哀乐、爱恨嗔痴,是情感色彩上的。

跑堂 发表于 2022-8-11 16:49

坚定、淡然、朦胧、呆滞、飘忽、狡黠、,是形容层面的。

跑堂 发表于 2022-8-11 16:50

还有很多,就不一一举例了。

跑堂 发表于 2022-8-11 16:50

然后,体会也是各种各样,这个如同我们读一首诗词,好的诗词,能让我们会心一笑,感同身受,继而感慨、感动、发呆、无言……甚至痛哭流泪。低劣的作品,给我们的肯定是又一番感受。

跑堂 发表于 2022-8-11 16:50

举二个例子吧。

跑堂 发表于 2022-8-11 16:50

林琳《喝火令•脱笼鸟眼神》
喘喙含馀血,孤禽断数翎。感君援手解长绳。延颈强支目送,珮远漫留馨。
晚砌枝垂露,环林水浸星。万千过往眼前萦。记得欢声,记得啄红樱,记得玉笼挣脱,不作乞怜鸣。
页: 1 2 3 [4] 5 6 7
查看完整版本: 话题诗词的创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