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号比远更远 可乐 曾道迢迢在水涯,也曾西望梦胡笳。于今检点生平事,春韭荼蘼彼岸花。 【评委甲】起可,承有节外生枝之感。转或见偷懒,结句不错,三名词并列,能将感慨精准道出。 【评委乙】花语。春韭是奉献。荼蘼是花事了,盖指美好的终结。彼岸花花叶不相见,作者盖取其绝望的离别与无尽的思念。 案春韭花语为奉献,作者所怀盖是至为亲密者,读首句,其曾异地学习或工作,读次句,其曾出国学习或工作,故递进作更远意。三句作者点检自家生平,奉献过,但美好的事物难逃其终末,只剩下绝望的离别和无尽的思念。尾句三物罗列,滥觞或在韦端己「羅幕繡幃鴛被」。 【评委丙】水涯远,想象亦远,不及平生渐行渐远。用春韭,荼靡,彼岸花,给一生贴标签,别有寄托。具体到底都有哪几层深意,恐只有欲说还休的作者自己才更清楚了。 【评委戊】比远更远的,是曾经的梦想和情怀,而今唯剩落寞和怅惘。 【评委己】前三句蓄力落到结句,双关,似以物喻人生阶段,被割之春韭,花期散尽之荼蘼,消逝或难以触及之彼岸花。 【评委庚】曾,也曾,表达远方和更远的远方。结类似东坡的那句黄州惠州儋州,依次从远到更远。
36号远方 卡夫 少羡衡庐雨,壮钦江海潮。老怀终不整,僵卧一箪瓢。 【评委甲】仿蒋捷词之作。起承铺垫还可,转合不错的,理想与现实之远,亦见无奈之情。 【评委乙】化用竹山词意。 【评委丙】学蒋捷吗?转结调侃意味颇生动。推四。 【评委丁】从少年,壮年到而今的老怀,一一道来,其实到了远方还有远方,还是歇一歇吧。 【评委戊】虽短小,言简意骇。有想法,有角度,转合惊艳。 【评委己】从跌宕到平凡,亦是人生轨迹。 【评委庚】这看起来像是夭折的远方。感觉像在说我啊emo
38号金缕曲·远 清尘 一叶浮云白。偶凭栏、花穷巷陌,日穿山泽。辞去人间青和紫,复见沧桑连脉。天与地、何生宽窄。寂寞蘋风林下卧,贯东西、草木崩离拆。旧岁远、重门隔。 往来冠盖虚无迹。独吟处、照影自惊,思君如昔。车毂声声推昏晓,清响不消尘隙。叹咫尺、难成莫逆。满径秋声扶风拍,落残英、尽掩都城壁。无限事,朝而夕。 【评委甲】上片视觉过于游离,大抵现实中可以东瞧西看,但笔下还是要梳理所见景象后按一定时空顺序来推进。下片多繁复处,如起句和四句,四、五、七句。又,主旨亦模糊。 【评委乙】「崩离拆」赘语。 【评委丙】感觉上片的,寂寞蘋风林下卧,贯东西、草木崩离拆。表达不甚通透。上片眺天地之悠悠,叹去岁之远隔。下片写故人亦远,身边没再有投契的交情。下片更好。秋色萧条,人间无限事,见无奈,有余味。 【评委戊】老手之作。篇整、味正。文字有张力。见情挚,见功底。 【评委己】上片前半状远景,喜“一叶浮云白”。下片由远寄怀,流畅娴熟。 【评委庚】沧桑连脉,待商榷。寂寞一词不喜。下阕的昏晓和结句的朝夕留一个就好。
9号感怀 半山 万里幽光怜细民,故看离合几无新。世间多少悲欢事,篆在冰轮又照人。 【评委甲】篇章处理略过简单,上半其实可以用欲扬先抑的写法来铺垫,这样可以下半的效果更突显。三句烂熟语,倒也无妨。结句好,有自家心眼。 【评委乙】不细读不出滋味。总觉得二三句有些近,要改一改。但轻易不宜大改,整体逻辑比较严密,大改容易变味。 【评委丙】怜细民,几无心,表达可酌。世间多少悲欢事,有些泛泛了。如何篆在冰轮的呢?觉欠妥。 【评委戊】清新可读。 【评委己】寄兴远怀。转句有想法但表达稍平实,离合与悲欢、结句与起句意思似有重合之处。 【评委庚】这首属于耐看型美女,看起来是仿写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。但是又暗戳戳有妙趣,第二句故看离合几无新,真的是不新吗?再看结句,人间的悲欢都刻在冰轮上,何尝不是我悲伤着你的悲伤的真实写照呢?
7号途中 火鸟 朝出并州下豫州,问君可在故人秋。空蒙一色还曾似,迢递双城值胜游。长慕先生多逸兴,应思江左少风流。披肩雨亦无情甚,滴答身前不肯留。 【评委甲】粗看以为和老闲有关,细看不是,此出游途中寄想见之人。首联以事引出期盼。颔联以旧日相见场景,表达相邀及激切心情。颈联扬此抑彼,烘托主角。尾联当时不能相见之恨。整体表意清晰,行文亦有起伏感。不足处,内容编排还是偏陈。 【评委乙】九州无「并州」。「故人」想用「故山」,第三句「空蒙一色」还能接上。尾句「滴答」二字改改。 【评委丙】还曾似对值胜游,略欠工稳。尾联意思好,披肩和身前略嫌重复。另,从颈联转至尾联稍急促,不甚自如。 【评委戊】首联亮眼,尾联惊艳。 【评委己】首联自然,中二联对话,尾联寄雨于情,见手法。
14号无从寄 跑堂 宝殿通明不事仙,瑶池借过又高眠。寻常傲骨孤妻女,半是狂歌避圣贤。上国斯文杯未尽,大江余韵夜相传。仰天长揖终无语,到底输君一凛然。 【评委甲】悼老闲之作。 【评委乙】通篇读过让我想起老杜的两联,其一曰「三分割据纡筹策,万古云霄一羽毛」,其一曰「三顾频烦天下计,两朝开济老臣心」,有时候觉得收敛着写效果更好。 【评委丙】首联写不事逢迎的表现,亦指人已仙去,但去宝殿瑶池借过了,又高眠,有些矫情的嫌疑,但显然不应是这意思。故觉这种表达有些别扭。颔联点明傲骨,写其人多半是效楚狂而避去。但写因傲骨抛下妻女,傲骨与孤妻女之间联系有些想当然,为了突出傲骨,这样写不是很理解。颈联有憾,有惜,有写到交情,有赞其影响力,大江余韵切了江韵,但单看字面一层表达略欠妥帖。内在和表面兼顾不甚周全。夜相传,白天不能传?这个表达容易误解成见不得光。但意图显然不是如此。似是表达不够明确通透。尾联感佩之余有沉痛。 【评委丁】很少能在七律里看到画面感,但这首有,在一二三联的大起之后,终仰天长揖不语,仿佛隔空遥送,凛然一词有太多的沉痛。 【评委戊】悼念之作。尾联佳,意犹未尽。 【评委己】此似寄故人,有疏放语,或贴故人性情。收束寄无奈、惋惜之意。 【评委庚】戚戚然。
18号口占 四十后 十二年前,学生许某赠后汉书一套,今逢社课催稿迫不得已,凑数覆诗 昔日行藏重碧琳,今朝再读愧蓬心。当时刀笔两轮月,此后悲辛一素襟。开卷风云生眼底,掩留霜露入窗深。故人厚意怜吾癖,灯火踌躇伴苦吟。 【评委甲】意思明了,行文比较纠结。如昔日之后又当时,再读、开卷、苦吟等,不一一列出。建议删减为七绝。 【评委乙】碧琳,诗云「碧琳宫殿昼翻书」,又云「曾是栖息碧琳堂,琼笈读彻声韵锵」,盖指学府。 蓬心,庄子 逍遥游:「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!」疏:「蓬,草名,拳曲不直也……而惠生既有蓬心,未能直达玄理。」经典释文引向秀云:「蓬者短不畅,曲士之谓。」念头不通达意。 两轮月,盖指早出一轮月,晚归一轮月,言艰辛。 素襟,博雅云「素,本也」,故李周翰训作「本心」。 掩留即淹留,岁暮赋云「摄贰生于逆旅兮,欲掩留其焉可」。 前二联节奏意在今昔交织,唯「昔日」「当时」字似犯复。颈联借对。案颈联已伏苦吟,尾句似可改写他意。 【评委丙】论坛上这首题目叫口占。首先表示佩服,佩服能口占的。细看内容占得还挺好。读来令人感慨,远去的不止是故人故事,还有彼年之心境。当年明月,照尽沧桑。章法气息都好,表达也不含糊。只开卷和掩留,如开卷为打开书卷,则对句欠工。如为开,卷风云,或欠妥。再挑骨头的话,两轮月,一素襟也不甚工。不过太抠这个就刻板教条了。总体完成得挺好。推二。 【评委戊】捕捉并记录自己某一刻的心绪,很真实。 【评委己】思忆之作,作者以“碧琳”“蓬心”之对比,见敬畏心。前面一直围绕读书,结句处再以苦吟收束,似未得拔高之意。 【评委庚】首联有了“昔日,今朝”,颔联的“当时,此后”我觉得需要斟酌换个方式表达。中二联好,苦吟觉刻意。
29号无题 半叶 新秋有雨锁江城,百万舟车逆水行。天地浮沉归一望,风雷激荡到无声。不思不往空非见,何去何从死即生。小子妄言天下事,时人未可罢刀兵。 【评委甲】上半完成不错,下半见不继状。颈联于作者或用心而为,于我觉敷衍成文,不如具象一二处,以免读到尾联,莫名其妙。 【评委乙】上半与下半仿佛两截诗,全诗主题也无法把握。 【评委丙】前半不错。颈联第五句费解,第六句感慨略乏铺垫。结句不解有何寄托,再加上题目叫无题,更难会作者深意。 【评委丁】对比全诗,更喜欢前半截的白描笔触。 【评委戊】似有所指,却又不明所以。有针贬之意,但不知具体是指何事。 【评委己】似写江城之雨灾?突然想到那年的洪水,三江咆哮,此是远去的记忆。前二联作者用“百万舟车、风雷激荡”描述当时景象。初看觉颈联浮泛,尾联激昂,如代入某些数据,后半笔力方觉了然。 【评委庚】首联即景,颔联切事,颈联尾联不太懂。感觉前后关联不大。
|